我是如何通过整合采购需求、优化采购流程、VA/VE实现降本的
Author
©原创
生成
海报
采购帮caigoubang.top

一键关注服务号,可正常接收回复、信息审核通知等实时提醒!

关注
我是如何通过整合采购需求、优化采购流程、VA/VE实现降本的
©原创 02-24



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


《采购与供应链管理》一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供应链降本的三个台阶:

其一,整合需求资源,

其二,优化业务流程,

最后,也是最关键的,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(VA/VE)。

笔者也只借鉴这此逻辑做些分享:



1. 整合需求资源


想必每个人都做过“采购”。一个也许世人皆知的道理:通常的情况下,购买的数量越多,经常关顾某家店,一般会有友情价格,老板也会更热情(来了老弟)。大妈买菜是这样,跨国集团的全球化采购亦是如此。


砖家常说的平台化,模块化,资源整合等等其实也是有相似之处。话说回来,老东家(已倒闭)在整个成本策略方面,是先进的。特别是需求整合中的零部件资源整合,及后面将讲到的价值工程方面,有很多成功的建树。


当时有一款高压铸造壳体,整合以前近48个件号,12套模具分布4家供方。单件号最低年需求不足百件。供应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,一般会再生产淡季,一次性做毛坯库存,也算相安无事,岁月静好。但随着模具的本身寿命大限将至,再加上频繁设变修模的千疮百孔,导致废品率上升,表面质量更是惨不忍睹,交付预警和质量投诉逐渐多了起来。


重新投入模具势在必行。


终于在巨额的模具投入预算面前及客户交付压力下,该部件的资源整合的加速,安排了专门的工程师操作,最后整合为4套模具12个件号,供应商也集中至2家。这样最直观的带来的就是模具投入的降低,随着单一品种的采购量上升,供应商生产效率提升,废品率降低,制造成本回落,交付也得以改善。


近期笔者在项目中也在推动资源整合,因为是非标定制成套设备,所以多品种小批量是常态。比如一款压力设备上的观察窗(大小可参考平板电脑面积),材料为钢化玻璃,要求耐压耐高温等等由于设备工作压力不同,所以每个项目中的玻璃薄厚差异,大小也不近相同。笔者看到之前的采购价格时着实被吓了一颤,要比笔者做整车时采购的风挡价格还要高许多。再确认并无其他特殊特性或认证后,与负责人员沟通一下。了解到其实原因也简单,材料的利用率问题,成套设备造价千万,但年需求有限。像这类玻璃最小的品种年需求也就十几件,尺寸大小好解决,但厚度不同就只能采购不同原片,而下料后的玻璃,因为没有持续的需求,只得作废料处理。这样算下来,价格还是有合理性的,也换过几家供方但效果大同小异。


笔者给的建议就是从零部件资源整合的角度,其实很简单,只要让工程师把板厚统一了就可以了,把薄厚不一的板厚,一并整合到厚板上来,而且对应的安装密封条等附件也可以统一,这样供应商材料利用率就提高了,单品采购数量上升,成本自然是要降低的。



2. 优化采购业务流程


这里的降本主要是从优化作业流程方面来提升效率,这个是运营成本上的降低,涉猎范围很广。笔者不做太多叙述,因为每个行业有自己的特点,比如能够全面实现信息化虽好,但也要因时因地而不同,关键还是要核算收益,方向是毋庸置疑的,但时机和方式选择的要恰当。现在的东家就睿智的多,


比如笔者辅助的物流提升项目,计划实现车间的物料的无人自动化配送。先搞一台导航技术领先的AGV,再选2条线路做试点,与立体库及系统匹配如何先试试水,不断总结完善,风险自然可控。



另外一直想推消耗品的电商平台采购,这样作业流程简单,寻源快速,对采购人员要求低。但感觉效果不是很好。原因很简单,因为工厂本身就处于电商的重要货源地之一,从平台采购的成本优势不明显,而且相对实体的采购,售后服务要差得多,运费也高些等等。这样导致优化采购流程降低的人工费用,相比较要少一些。那最好的方式是线上和线下采购组合,取其优势,方法总归是为实现结果服务的。



3. 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(VA/VE)


笔者许久之前曾经码字介绍过几个案例,这里书中也有一个观点,降本绝不是采购及供应链一个系统的事。但很多企业降本的指标都在采购业务部门。这样很难推动全面降本增效。换句话说,没有KPI的指引,很多部门的态度,就是参与算帮忙,不管也只得说是本份。单靠采购和横向部门的良好关系,也是能做一些工作的,但往往效果有限,还会伤及无辜。


当年有位研究院的兄长,为人热情,乐于助人,我们在推价值工程项目的时候,会尽量选择他参与。但在一个管件的材料变更项目中,后期市场出现批量变更后的产品断裂,让人家背了锅,还受了处分,让我们内疚不已。因为站在技术部门的立场,原始的图纸或者设计(这里指国外引入原机型图纸)是最可靠的。变更就意味着风险,可靠性才是最关键的这勿用质疑。


但前面说过,老东家在价值工程方面,是有很多成功的建树。其中管理层面上就把材料降本KPI,给技术部门的分担一部分(当然这个指标从来没完成过),另外从架构上设置了专职的工程师负责(后来也辞职了)。


这里说的是价值工程项目,是要基于合理的材料成本分析的基础上的。技术人员也是要有基本成本常识。比如,有一个盘型部件,内部加工许多的等距分布矩形孔,作用是与传感器配合传递信号。由于精度要求高,废品率不低,原采用加工中心加工,还需专用工装检具。成本也居高不下,关键还没有供应商愿意做,因为握手件的输出轴和传感器等等都是国际一流企业。一出质量问题,加工件供方首当其冲。当时的采购人员其实只是想尽快切掉这家供方,就极力的推动工艺的变更,成本肯定是会降低的,因为就算不换工艺,原来的价格也水分很大。这样大家一拍即合,从机加工改为冲压,降本成本幅度近50%也很理想。但实际上,两家供方采用的工艺差距并无本质的差异。


再回到上面说的观察窗玻璃这个案例,其实从价值工程这个角度来考虑。可以采用有机玻璃去代替钢化玻璃,这样成本会更低,选择的资源范围也更广阔,甚至可以定制板材。但为什么没有建议呢?首先就是更换材料不像统一板厚,技术部门首先考虑的是风险,更换材料的风险要大的多。再则会有识别不出来的潜在失效模式,比如材料环保等级等等。


产品设计是成本源头,不是迫不得已是不会尝试的。所以书中把它定义为关键,是很有必要的。


作者:溪源(笔名)曾就职于外资、上市,及国内大型制造型企业,先后负责IQC,SQE、Sourcing等模块业务,企业内聘讲师。多次参加CPSM,SQM等系统培训,是一位有扎实理论基础且实战经验丰富的采购从业者。

免责声明: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,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欢迎转载,注明出处。非本网原创作品均来自头条号作者自行发布,目的在于交流、学习以及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,感谢。
阅读 415

第一次接受赞赏,亲,看着给啊

赞赏
0人赞赏
©原创
1
3
5
10
其他金额
金额(元)
赏TA

便民信息

更多

推荐阅读

热门评论
留言[限140字]
发表评论